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9-05 21:08:23
《红楼梦》读后感(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1

奔着宝黛的爱情悲剧初读红楼,想着见识见识不同续写风格再读红楼,三读红楼本想做个公正的人,客观品评那些风流人物,却身不由己地跳过了数也数过来的主子们,被那些在主子和下人间“周旋”的丫头们吸引。

自然得从宝二爷房里的丫头说起。想要痛快的人生,不如做个晴雯,且别管她长得有多俊儿,就看她的直性子,摔扇子是她,毫不掩饰地拿袭人未来的身份开玩笑的也是她,毫不留情地赶走偷镯子的坠儿的还是她。她有一说一、想什么就说什么,或许在那个耍心机与权谋的大观园里,她并不讨喜,但她确实活得自在。吃得了“带病夜补雀金裘”的苦,说得出“早知担这个虚名,我就真的动这个心也罢”的怨,没什么情绪憋在肚子里,人生自然痛快。或许有人觉得她就是被这刀子嘴、急性子害死的,但她的委屈既然懂她的人都知道,那又算什么真正的委屈呢?

相比之下,袭人可就憋屈多了。王夫人的重视成了她的一种负担,天天劝宝玉读书,苦口婆心;想和她们一起闹吧,一是怕王夫人嗔怪,二是因为未来的身份不愿与宝玉太亲密,她稳得不得了,而谁又知道在她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有多少翻腾不息的苦水呢。这也是为何当她寄一切希望的宝玉一去不复返后她哭得如此死去活来的原因。但她注定不能解脱,念往日恩情,她不愿殉情贾府;想兄妹深情,她不愿自尽哥嫂家;念新配丈夫蒋玉涵 ……此处隐藏14277个字……手、恰到好处。王熙凤常常逗得贾母笑呵呵大笑。

小说中多次描写到逗笑的场景,而且逗笑的演员都是王熙凤,观众都有贾母在场,而且贾母是整个中心的人物。

最逗笑的是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出戏,把逗笑的表演推向了高潮。虽然王熙凤不是逗笑的主要角色,但却是逗笑的导演和筹划者。如果你读红楼梦稍微注意一点就知道了,在刘姥姥逗笑后各人被逗笑后的表情有一句话是“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笑”就知道了,因为王夫人深知道刘姥姥那些逗笑是王熙凤在背后搞的鬼。其实王熙凤逗笑的笑话并不是有多可笑,薛宝钗就曾经评价说:“世上的话到了王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却是没味的。

但是别人喜欢不喜欢都没有关系,因为其他人一概不重要,其他人只不过是个陪衬,有贾母这个高级观众喜欢就行,王熙凤只要紧紧抓住贾母的喜好就好。当然王熙凤是深知贾母这个人的喜好的,贾母喜欢热闹,更喜谑笑科诨,所以不仅点戏围绕贾母的喜好来点,这里面也不泛有王熙凤的功劳,在逗笑上也是及尽贾母之喜欢和爱好来讲。

王熙凤是如何知道贾母的喜好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察言观色,一个方面是在贾母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甚至不惜买通贾母的心腹——鸳鸯。在刘姥姥逗笑的描写中,就有鸳鸯和王熙凤的共同出谋策划。

其实,如果离开贾母这个观众,没有贾母的捧场,王熙凤就吃不开了。在元春省亲时,贾母不是中心人物了,而只是个陪衬人物,元春也不喜欢那些世俗取笑的笑话,所以王熙凤就就连个跑龙套都没有混上了。”再后来贾母过世了,王熙凤失去了观众,而王熙凤虽然八面玲珑,但是却不是面面俱到,平常就得罪了一批人,所以在办事情上都就只能求爷爷告奶奶了,更不要说奉承了。

《《红楼梦》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